第一篇:创建省级文明乡镇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省级文明镇创建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镇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紧紧围绕“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生活城镇化”的思路,以争创“全省综合实力百强镇,省级文明镇”为主线,着力推进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四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工业经济初具规模,支柱产业生机勃发,农村经济春意盎然,基础设施日新月异,镇村面貌焕然一新。xx年成功实现撤乡建镇,并荣获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省奔小康科技示范乡镇、市级文明乡镇、市经济发展二十强乡镇、市经济发展十快乡镇、市公路建养示范乡镇、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系列荣誉,已进入全省综合实力百强镇行列。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做简要汇报。
一、物质文明建设飞跃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始终以创建省级文明镇为目标,物质文明建设飞跃发展:一是工业生产跨越发展。我镇按照“工业强镇”的发展定位,紧紧抓住省级钢铁产业集聚区和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的难得发展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域外资金22亿元,初步形成了以钢铁冶炼、机械制造、水泥建材、耐火材料、煤炭洗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先后建成了华诚钢铁、太行机械、新芳耐火、奥玛水泥、超强实业等一大批规模企业,基本构建了xx镇工业框架,初步实现了由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的转型,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镇工业企业208家,规模以上企业11个,今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9.67亿元,实现利税7.6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8亿元,新上了4个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二是高效农业渐成规模。紧紧围绕建设“农业特色镇”的工作目标,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相继形成了丰润高效生态示范园、乾源种养综合基地、许朴百亩良种基地、何坟林果业示范区等一批大型高效农业园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新建100万元以上的规模养殖场6个;通过技术创新,培育出一批本土农业技术项目,其中“许朴大葱”荣获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奖,享誉全国。三是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我镇紧紧围绕国家4a级景区马氏庄园和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这两张名片,深挖旅游资源,做强旅游产业。一是进一步优化景区环境,提升景区品位,投资20万元,对庄园大道重新进行了大规模绿化、美化和亮化,在街区花池和花坛种植名贵花草卫矛、蜀快等1万余株;大道两侧补植红叶梨、龙槐、黄杨等树木300余棵;重新更换了近xx米路沿石和水泥盖板;投资10万余元在庄园大道和广场安装了古典庄重、造型独特,具有明清风格的观赏照明花灯50盏。二是加大对马氏庄园旅游线路的开发,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在双全村境内、汾洪江畔开发建设了“渔乐山庄”度假村。该度假村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工程计划三年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已竣工开业,初步使我镇实现了历史文化游、山水田园游、生态环境游的强劲结合。
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深化
一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现代公民教育,“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等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知荣弃耻、爱国诚信、文明礼仪、友爱互助的风气蔚然形成,群众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扎实推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抓好中小学生生理、心理、伦理的“三理”教育;积极推动关心下一代、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工作,努力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全面营造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二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坚持在共建共享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着力改善民生,把财力重点向民生倾斜,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环境、生活、社保等热点难点问题,仅xx年,镇财政民生投入就达1400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7%,为历年之最。建立健全大调解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扎实开展“书记、镇长大接访”活动,坚持在化解矛盾中促进社会和谐,着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平安乡镇建设成效显著。三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硕果累累。创建省级文明乡镇工作扎实开展,创建项目有序进行。每年一次的大规模精神文明创建评选表彰活动隆重进行,社会参与面不断扩大。社科知识进社区、进村庄,深受群众喜爱,举办读书节、读书月活动,在全社会掀起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潮,学习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通过系列创建活动,全镇涌现出双全、西xx、东xx等一批受到省市表彰的文明创建先进典型,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三、政治文明建设日趋完善
创建省级文明镇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持续抓好政治文明建设工作:一是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履行承诺,落实责任,强化先锋意识,向老百姓承诺事项达285件,为民办好事、实事260多件,参加义务劳动1800人次,结对帮扶困难群众982户。二是开展了以“双联”为主要内容的党代表联系活动和“千名党员联万户”活动,访困难群众102户、留守儿童121户、空巢老人70户、流动党员家属22户,切实解决了群众生活中的难题。三是大力实施“一好双强工程”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工作开展以来,有28个村实现了“双强”目标,“双强”支部书记达到了83%,“双强”村干部达到了81%,“双强”党员达到了52%。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132件;办理低保850户,2014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四是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先后开展了“创五型单位,当五型干部”活动,打造服务型政府,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积极探索了基层民主自治新模式,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渐成新风。
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群众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一是切实加强城镇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优美社区。我镇始终树立精品意识,大力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艺术化”工程,整体提升城镇管理水平,精心营造绿化景观,提高主干道、主要景区的绿化档次,打造绿化亮点。健全社区环境卫生工作机制,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实现环境卫生保洁全覆盖。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严把新上项目环保审批关,切实加强对重点污染源和限期治理项目的跟踪管理。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工业项目百分百进入园区、污水垃圾百分百达标处理、节能减排百分百实现目标。二是以围村林、通道绿化和成片造林工程为重点,加快林业生态镇建设步伐,近年来全镇完成成片造林4000亩,经济林1000亩,村镇绿化650亩,北岭绿化1650亩,生态廊道绿化40公里,植树百余万棵,在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的同时,极大地改变了全镇的生态环境。三是深入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和村容村貌专项治理工作,清理垃圾xx余方,杂物乱堆乱放120处,拆除私 ……此处隐藏9920个字……、文明生产方式逐步建立。近年来,我镇大力引进服装制衣、农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等5大项目,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同时,教育和引导农民增强生态意识和品牌意识,尽量不施化学肥料,多施农家肥,生产绿色农产品,开展有机农产品认证。
3、文明生活方式得到改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厂矿企业、城乡居民、家庭及个人,落实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具体实践中。特别是在农村,禽畜圈养率达96%;改厕、改水面达89%;建立沼气使用试点村3个,480口沼气池代替土灶和液化气;全镇太阳能用户已有484户。生态文明意识在全镇上下逐步形成。
开展创建文明乡镇以来,我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社会治安实现稳定好转,农村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四个文明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效的工作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保安的全面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〇一四年三月一日
第五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材料
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生态家园
-----石坳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
(2014年10月25日)
尊敬的林厅长,各位领导:
在今天这样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省环保厅林厅长一行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仅代表石坳乡党委、政府和1.7万石坳人民对林厅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情况向大家作个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石坳乡位于修水县西部,东邻渣津镇、西接大桥镇、南邻上衫乡、北通古市镇,是“古艾都城”的西大门,也是通往“湖广”的古驿道,省道辽南线、柯龙线穿境而过。全乡总面积46.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人口1.7万余人。2014年全乡财政收入达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8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创新求发展,牢固树立“生态立乡”意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治理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近几年来,我乡没有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故,无一人因环境污染问题上访,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惜野生动物现象,基本杜绝了滥砍滥伐、滥垦滥挖现象。通过不断努力,石坳乡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省级生态乡镇的要求。回顾开展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以来的工作,我们的做法和成效是: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
会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乡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一是强化领导,广泛发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挂帅、乡主要领导、职能部门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办,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党政主要领导做到了创建初期定目标,创建过程定思路,关键问题定决策,疑难问题亲自抓。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责任目标的制定力求切实可行,责任目标的执行坚持跟踪考核。三是强化规划,编制文本。规划的编制体现在水、电、气立体规划;土地、人口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商业、住宅小区合理布局;道路绿化、人文景点、公共设施全盘考虑,充分体现小康社会、生态乡镇的一流风貌。
二、加强宣传,广泛参与,让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开展创建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利用宣传车、标语、横幅和橱窗等形式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在乡内主要街道和重点村还设立了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努力营造创建氛围。二是加强环保培训。适时开展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事业心;开展企业职工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三是抓好“6.5”世界环境日的宣传。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乡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倡导全乡人民“人人关心环保,个个参与环保”,为创建生态乡镇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全面实施环境基础建设工程
一是实施环卫设施工程。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投入20余万元建立了乡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道路两旁设置垃圾箱,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通过填埋和堆肥等方式处理,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投入30余万元建好了集镇地下排水系统,使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二是实施“改水改厕”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采取政府给予奖补的办法,激励集镇居民和农户全面改水、改厕。到目前为止,集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卫生厕覆盖率达85%,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0.2%。三是实施绿化工程。按县“一大四小”和集镇“四化”工作要求,搞好了街道绿化、裸露地带绿化、单位庭院绿化、空地绿化;在农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村庄绿化,达到路边有树木、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通过平原绿化工程,我乡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6平方米。
四、加强保护,严管执法,不断提升乡域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一方面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凡是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把好建设项目初审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另一方面加强执法检查,严格控制小石材、小水电和低品位旅游开发和开采活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项目和环保设施明转暗停等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排放达标率在100%以上,从而使我乡地表水质量、空气质量和声环境质量均达到了环境规划要求。二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结合我乡实际,采取因地制宜方式,大力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一大四小”绿化工程,提高活立木积蓄量,防止水土流失;结合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创建了冬枣、早熟梨、茶叶等基地,其中黄源村的冬枣基地已初具规模。同时大力推进农作秸秆资源化和沼气工程,加强规模化养殖业的污染治理,使我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规模化畜禽养殖类便综合利用率、污水排放达标率均达90%,从而大力减少了农村面源污染,提高了农村自然生态水平。三是深化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大力加强环境整治工作,针对集镇乱停放、乱搭建、乱拉挂、乱张贴和乱丢垃圾等现象进行专项整治。另外,乡政府还发动全民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落实“门前五包、门内达标”责任制,力求彻底消除脏乱差现象,防止“白色污染”,确保乡村环境整洁。
总之,通过创建活动,全民环保意识明显提高,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但乡党委、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创建省级生态乡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把石坳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人见人爱的生态花园。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精诚文秘网 www.lijingche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