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提升文化品位岗位练兵阶段总结工作总结
学校提升文化品位岗位练兵阶段总结工作总结
提升教师文化品位 创建学习型学校
──提升文化品位岗位练兵阶段总结
本学期在县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为中心任务,多渠道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在“大兴学习之风”上做文章,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化。具体做法是:
一、打造学习型学校,让学习积淀为师生的身心素质。
我校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学习新课标精神及有关课改文章,以及有关创新教育和新理念等为主,为教师创设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供学习机会。我校提出“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让学习积淀为师生的身心素质”的口号,力图通过创建学习型队伍,不断完善学校特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具体做法是:一是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议题;二是查教师的“自主学习笔记”;三是听教师学习的汇报;四是开展教研组内学习求互动的形式,大兴学习之风,迈开学校教科研的步子,学校的“众议纷纭研讨课”是共享的平台。例如课改教师于晶上的《长征》一课、袁玲的古诗教学。由于任课教师有很深的文化功底,又搜集了大量的文史常识,课堂内容容量大,教师语言生动、严谨,课上亮点频闪,受到了教师的好评。同时教师也感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使教师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岗位自练,提升教师文化品位。
岗位自培自练是使教师素养提高的好形式,我校根据学校教师工作任务量较大、集中学习时间少的情况,结合校本培训、以集中学习为辅,岗位自培自练为主,在全校上下掀起了大练
基本功、提升教师文化品位练兵活动。首先要求教师写好“三笔字”,此项基本功训练常抓不懈,期末评出优秀奖。
其次是按学校“提升文化品位”训练时间,教师熟背70首古诗、收集文史常识和名言警句和读名著等,增加了教师知识的内涵。教师每人有“采撷本”,沉甸甸的笔记本证载着学习的艰辛和收获,收集了大量的学习材料。
为推动教师提升文化品位活动向纵深发展,我们还以比赛促活动,十月份开展了“教师提升文化品位”大赛,通过背古诗、闭卷答文史常识、板书、背诵等形式,把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我校于晶、袁玲、焦海燕老师参加县“新课程理念在闪光”教学大赛,通过说课、课改理论测试、文史常识测试、抽签背古诗等,成绩优秀,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于晶、袁玲老师双双代表县参加市级教师教学大赛,成绩优异,获一等奖的好成绩,为我县赢得了荣誉。
此项活动在我校开展已有一年了,活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提高了教师文化品味和专业素质。2014年我们准备以教师理解古诗词和理解文史常识、学习名著为重点,倡导读书,与大师对话,并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把读书这次活动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还要提倡教师撰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定期开展读书周活动。 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养,我们要使教师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在读书中理解,在行动中体验,为培养我校教师真正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浓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而努力工作
第二篇:学校提升文化品位岗位练兵阶段总结
提升教师文化品位 创建学习型学校
──提升文化品位岗位练兵阶段总结
本学期在县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为中心任务,多渠道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在“大兴学习之风”上做文章,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化。具体做法是:
一、打造学习型学校,让学习积淀为师生的身心素质。
我校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学习新课标精神及有关课改文章,以及有关创新教育和新理念等为主,为教师创设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供学习机会。我校提出“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让学习积淀为师生的身心素质”的口号,力图通过创建学习型队伍,不断完善学校特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具体做法是:一是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议题;二是查教师的“自主学习笔记”;三是听教师学习的汇报;四是开展教研组内学习求互动的形式,大兴学习之风,迈开学校教科研的步子,学校的“众议纷纭研讨课”是共享的平台。例如课改教师于晶上的《长征》一课、袁玲的古诗教学。由于任课教师有很深的文化功底,又搜集了大量的文史常识,课堂内容容量大,教师语言生动、严谨,课上亮点频闪,受到了教师的好评。同时教师也感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使教师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岗位自练,提升教师文化品位。
岗位自培自练是使教师素养提高的好形式,我校根据学校教师工作任务量较大、集中学习时间少的情况,结合校本培训、以集中学习为辅,岗位自培自练为主,在全校上下掀起了大练基本功、提升教师文化品位练兵活动。首先要求教师写好“三笔字”,此项基本功训练常抓不懈,期末评出优秀奖。
其次是按学校“提升文化品位”训练时间,教师熟背70首古诗、收集文史常识和名言警句和读名著等,增加了教师知识的内涵。教师每人有“采撷本”,沉甸甸的笔记本证载着学习的艰辛和收获,收集了大量的学习材料。
为推动教师提升文化品位活动向纵深发展,我们还以比赛促活动,十月份开展了“教师提升文化品位”大赛,通过背古诗、闭卷答文史常识、板书、背诵等形式,把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我校于晶、袁玲、焦海燕老师参加县“新课程理念在闪光”教学大赛,通过说课、课改理论测试、文史常识测试、抽签背古诗等,成绩优秀,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于晶、袁玲老师双双代表县参加市级教师教学大赛,成绩优异,获一等奖的好成绩,为我县赢得了荣誉。
此项活动在我校开展已有一年了,活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提高了教师文化品味和专业素质。xx年我们准备以教师理解古诗词和理解文史常识、学习名著为重点,倡导读书,与大师对话,并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把读书这次活动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还要提倡教师撰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定期开展读书周活动。
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养,我们要使教师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在读书中理解,在行动中体验,为培养我校教师真正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浓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而努力工作
第三篇:岗位练兵阶段总结
中学部岗位练兵阶段工作总结
时光匆匆,转眼这个学期已经过半了,回顾半学期来所走过的足迹,中学部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创建高效课堂为主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学习主要学习《黑龙江垦区中小学教师岗位练兵记实手册》,“教师岗位专业能力必练模块”内的教学实施能力的课题研究。现总结 ……此处隐藏5391个字……文化,与办学特色相辉映。在学习、研究、践行生命文化过程中,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品牌。
一、什么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制度、物质、行为方式,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成员的活动方式和精神面貌。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1.学校文化是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
2.学校文化要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
3.学校办学特色要体现学校文化内涵
4.学校文化影响和制约着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是一种精神力量。
21世纪的学校,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的学校,只能侥幸发展,决不会有长久生命力。一个学校只注重硬件建设,只会有表面的实力, 1
但没有魅力;如果能加强文化建设,以深厚的主题文化为底蕴,打造办学特色,才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形象,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要走出表面,走向升华。
二、学校文化的内容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1、物质文化,(也就是校园文化)包括标识文化、景点文化、办公文化等;比如,学校的校舍(楼房、建筑)、设施、环境、走廊,班级、办公室、功能教室,名人墙、名人碑、英雄谱、传统美德宣传长廊等学校物质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优良的学校物质文化既是学校教育得以进行,又是学校特色形成的物质基础。
例如,北京二中的进楼大厅有一组玻璃展台,展出的是“五谷杂粮”,主要介绍粮食的名称、产地、营养成分、成熟周期等等,有的还介绍结这种粮食的植物名称、照片,象稻穗、麦穗、高粱、玉米、黄豆等等,因为学生们都长在城市,没有去过农村,不知道这些粮食的农作物长的什么样,真可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样把课本的知识学“活”了。
展台的内容二周换一次。大厅墙面贴满知识性与趣味性与一体的各种墙报。有介绍(1)恐龙灭绝的足迹(2)神奇的水世界和水生命,
(3)昆虫世界(4)蝴蝶世界(5)蘑菇家庭等等。
用学校的文化来约束学生,用文化来熏陶学生,用文化来感染学生,以达到“空气育人,空气启人,空气养人”的最佳效果。2
2、行为文化(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包括态度、礼仪、言行、服饰等。学校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渗透着学校的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种文化在领导、师生身上的体现。是学校三种文化的外显。
比如某校接电话8个规定,渗透着学校的文化(说话行为)。
①通电话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词,如“您好”、“请”、“谢 谢”、“麻烦您”等等。
②电话铃响两遍就接,不要拖时间。拿起呼筒问“您好”。
③挂电话前,向对方说声:“请您多多指教”、“抱歉,在百忙中打扰您”等等,会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④打、接电话时,如果对方没有离开,不要和他人谈笑,也不要用手后住听筒与他人谈话。
⑤打电话时,应礼貌地询问:“现在说话方便吗”?要考虑对方的时间
⑥要学会配合别人谈话。我们接电话时为了表示认真听对方说
话,应不断地说:“是,是”、“好,好吧”等,一定要用得恰到好处,否则会适得其反。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年龄、场合等具体情况,应付方式各异。
⑦对方要找的人不在时,要记下其电话、姓名、以回电话。
⑧在办公室里接私人电话时,要尽量缩短时间,以免影响其他人工作。
3、学校制度文化:包括制度条例、岗位职责、守则公约等;在由外化向内化的过程中,制度文化是一种基本力量。科学完善的管理 3
常规是办好一所学校,形成特色风格的保证。
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把它写在纸上,订在墙上,说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是不会起到作用的。
中国不缺少雄才大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
关键是把规章制度落实到行动上。
学校之间的差别就是行动的差别。
4、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念、思想理念、团队心理等;
是全体教师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是一条流淌的长河,(请继续关注好 范文网:wWW.)一个强大的磁场。成为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也会成为一个学校区别于其它学校之所在。
清华和北大,就是具有不同的学校文化,这两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就有不同的风格。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学校文化 ,就培养了严谨、扎实、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学有所成的学生,所以,清华的学生善于搞科研,搞发明创造。清华大学的学生都会认真听讲,做笔记,仔细揣摸所讲的思想内容。
北大鼓励学生思想自由、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所以北大培养的学生思维活跃,有独到见解,对问题的看法与众不同,百花齐放。北大学生听讲学,没等专家讲完,下面不同意见的条子就递上去了,我对你论证的这个观点有意见,哪个观点有看法,如果你不给解答,等你讲完后北大学生就会说,总是要挑出点问题来。所以“五四”运 4
动是从北大开始的。学生们有思想,有建树。
这就是不同学校的文化培养了不同风格的学生
三、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凝聚
力,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凡是加入这个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它不仅具有强大的同化功能,而且内化为一种向上的力量,进取的源泉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学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就会告诉这个集体的每一个成员该怎么做,这是一种无声的潜意识的教育,维护它、爱护它、发扬光大它,就会受到全体成员的尊敬和爱戴,违反它、破坏它就会受到大家的鄙视和反对, 所以它有一种使每一个 成员自觉接受的约束力。
四、如何建设学校文化
1、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目标,明确学校的定位,并根据这个定位制定学校短期和中长期规划,如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教风、校风、管理行为、环境建设等。
2、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坚持继承—扬弃—创新的思想,从学校历史或办学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进行提炼,使之升华,形成学校特色。创新建立学校新的文化。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文化建设可借鉴先进学校文化,但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
4、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常规,形成有力的制度文化。为了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目标,可将学校常规和制度建设作为切入口,要通过对学校全部工作的分解,形成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如环境常规、教师常规、学生常规、教学常规、管理常规等,同时要通过对常规制度的宣传、教育、训练、示范、检查,使制度文化落到实处。
5.学校文化建设要彰显办学特色
6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精诚文秘网 www.lijingcheng.com 版权所有